專注力失調 / 過度活躍症(ADHD)

政府、機構連結

 
連結
 
衛生署
專注力失調 / 過度活躍症
 
簡介什麼是專注力失調 / 過度活躍症,其徵狀、成因及對兒童的影響。香港的相關服務等。
簡介什麼是專注力失調 / 過度活躍症、成因以及對兒童的影響。
醫管局
認識行為不足過動症
家長錦囊

線上輔導課程

博思會
註冊慈善團體,為有特殊學習障礙學童提供支援的註冊非牟利團體,
網站提供了該會各種服務及活動的資料,當中包括為家長及教師而設的支援及培訓服務。
博康會
網站提供了該會各種服務及活動的資訊,而當中的「青蔥計劃」則介紹了其為有讀寫障礙或其他體能、心理障礙的兒童所提供的服務。
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
由一群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兒童的家長所成立的非牟利團體。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香港健康情緒中心
兒童診治服務
提供兒童診治服務,致力維護兒童的情緒健康。透過關注過度活躍症 (HD) 和專注力失調症 (ADD)等患童,旨在提高各界對這方面的認識、促進早期識別及盡早作出治療。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

 
連結
內容簡介

天下父母心2009
第十集
《從心.再走近》

患有過度活躍症及專注力失調的海晴,因為學習不專心,做事缺乏條理和耐性,自小受著父母嚴厲的管教,令她覺得不被疼愛。後來父母知道海晴的障礙後,便為女兒改掉暴躁的脾氣,用更大的耐性幫助她成長。父母希望能努力修補與女兒的關係,而心靈曾受傷害的海晴是否願意與父母從心再走近?

資料源自:家長天地

春風伴我行2005
第五集
《兒子的天空》

 

Ivy為專心照顧活潑好動、專注力較弱的兒子卓文,甘願辭去高薪厚職。然而,卓文仍無法適應傳統的教學方法。後來,Ivy為兒子轉到開放式教育的小學,為配合兒子融入新校,Ivy加入家長義工行列,並從中學懂以先讚賞後引導的方法教導卓文;加上新校老師的耐性和愛心培育,卓文的學習生活漸見輕鬆,母子關係也得以改善。

資料源自:家長天地

電影推介

過度活躍症 




 
閃亮的風采
Shine
年份:1996
產地:澳大利亞
根據澳大利亞鋼琴家戴維.赫爾夫戈特(David Helfgott)的真人真事改編。

50年代時,少年大衛就已顯露鋼琴家的才華,他的父親彼得更是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他的身上,時時督促他勤學苦練。大衛的琴藝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之後,接到赴美學習的邀請,但彼得不放他走。後來,大衛又得到赴英美學習的邀請,但彼得不放他走。後來,大衛又得到赴英深造的獎學金,帶著父親“永遠不許回家”的禁令離開了澳大利亞。在皇家音樂學院,他師從塞西爾教授,並繼續與作家曾裡查德太太通信,同時廢寢忘食地準備在音樂會上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由於精神負擔太重,他在演出結束時暈倒,被送進醫院。後來,在妻子吉莉安的鼓勵下,他終於成功地舉辦了音樂會。

 

書籍推介

過度活躍症

我ADHD,就讀柏克萊
ADHD & ME: WHAT I LEARNED FROM LIGHTING FIRES AT THE DINNER TABLE
 
作者:
Blake e. s. Tayler
譯者:李美華
出版社: 智富
年份:2011

布萊克.泰勒自5歲起由醫師確定為罹患過動症,經過與家人的共同努力,終於進入柏克萊大學就讀,並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

 「請你閱讀我的故事,如果在裡面看見你自己的影子,你和家人必須站出來,為ADHD小孩爭取所需要的協助。」布萊克.泰勒說。

對正在與ADHD奮戰的青少年,及渴望找到方法瞭解這些青少年的父母親而言,本書《我ADHD,就讀柏克萊》是最好的禮物。最令我感動的是,布萊克以一個青少年的身份分享生命裡這些心碎、起伏的故事時,展現出來的勇氣和脆弱。我相信,無論是誰,只要能將他的建言和得到的教訓深深記在心底,他的一生將可以避免多走許多冤枉路。

一個曾經被編入特教班的ADHD孩童,如今成為一位有教養、能寫書的青少年作家,這件事情本身就證明了ADHD是一種天賦。在《我ADHD,就讀柏克萊》中,布萊克闡述自己曾經遭受排擠、霸凌的經驗,但是,現在的他已經走出陰影,成為風雲人物。書中頁頁燃燒著克服心痛的勇氣,以及自我提升的力量。他努力改變自己、追求進步的故事,足以激勵所有的年輕人和父母親,無論他們是否受到ADHD的困擾。


資料來源:http://www.cp1897.com.hk/product_info.php?BookId=9789866151118

 

當媽媽遇見過動兒
 
作者:李宏鎰
出版社: 心理
年份:2011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患者(ADHD)除了需要藥物、特殊教育、輔導諮商及心理治療之外,其實父母有效的介入,效果會相當顯著。由於父母才是每天與ADHD兒童互動的人,父母可以隨時施以行為管理,因此,訓練父母成為治療或行為矯治的代理人是導正孩童偏差行為的有效策略。

本書以父母觀點出發,與眾多家長分享身為ADHD父母的苦與喜。共有十篇故事,第一篇引領的故事介紹ADHD兒童在課堂上及在家裡的行為症狀,讓父母了解ADHD兒童的行為特徵。接著以父母觀點逐一帶出ADHD父母如何成為高效能的父母。之後列舉兩位ADHD國中生的故事,讓父母體會需陪伴孩子的路有多長,及不同階段的ADHD孩子需觀注的點會有所不同。最後為一位讀研究所的ADHD學生故事,讓父母了解ADHD兒童仍大有可為,不要放棄。期許未來台灣也可以出現一位像英國首相邱吉爾或發明家愛迪生那樣偉大的過動兒。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01180

 

 

 

過動媽咪vs.
蜜蜂兒子:好動母子的冷靜之旅 Buzz:A Year of Paying Attention
 
作者:Katherine. Ellison
譯者:王若英
出版社:智園
年份:2011

 我的ADD是好玩的這種,妳的是無聊的那種!
大兒子巴茲十二歲成年禮那年,
凱薩琳被告知母子倆都有注意力不足症,
一段刺激荒謬、有笑有淚的尋求冷靜專注之旅,就此展開。

 凱薩琳.艾利生是個普立茲獎得主,除了自己是ADD患者外,同時也是一位過動兒的母親,本書是她於大兒子巴茲(Buzz)被診斷患有注意力不足症之後,母子兩人一起積極地面對問題、尋找答案,建立更親密堅實的親子關係。

 在許多受歡迎的文學作品中,總少不了為了孩子勇敢迎戰、犧牲自我的母親,但凱薩琳說的故事卻截然不同。她和她的十二歲大兒子在被診斷有ADD之後,她發現自己的教養方式可能讓母子倆剩下三條路可走:他去上寄宿學校、她放棄母親的責任,或是兩人合作一起解決問題;於是,他們決定一起尋找答案。

 現代兒童被診斷出患有注意力及行為問題的現象,已日趨白熱化,為了找到最好的方式幫助孩子,家長和教育者都陷入茫然的追尋。這本書除了是一位過動母親的心路歷程外,也檢視現今過動症醫療的困境和突破,以及患者和其親友所面臨的問題。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19466

 



 

我的過動人生 More than Wonderful
 
作者:吳沁婕
出版社:策馬入林
年份:2012

一個從小被當作死小孩、總是被認成小男生的小女生,
高中唸到被留級,考進台大卻每學期都差點被二一,
到了二十歲才知道原來自己患有過動症(ADD),
有時覺得自己愛做夢,有時只希望自己以後不要當米蟲。
現在的她,卻成了大小朋友都喜愛的昆蟲老師……

 這是一本適合九歲到九十九歲人閱讀的好書,
值得家長、老師、教育工作者、迷失迷惘的孩子們,
學習參照的超級教養書、勵志追夢的範本。

 現在的她,每天笑著去上課又笑著走在回家的路上。
她終於完成了她的第一本書,
她的夢想正一個個實現,又一個個出現……

 許多感覺在我們還是個孩子時表達不出來,等到長大,卻又忘記了當一個孩子是什麼感覺,作者以其鮮明的兒時記憶,真誠的文筆, 真實呈現了一個孩子的心路歷程,在台灣教育制度下的成長歷程。

資料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56693

滬江小學
地址: 香港鰂魚涌康怡花園康盛街14號
電話: 28844775
傳真: 25398088
Powered by Friendly Portal System v9.79